Document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Document
新区治水与治城融合 为市民提供绿色福利
日期: 2018年01月02日    信息来源:宝安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从四个方面着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推进绿色发展;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的关键年,是我市治水工作的“大会战、大建设”之年。光明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加快补齐生态短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市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打造水悦新城,建设美丽光明。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光明新区的绿水青山,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表示,接下来,光明新区将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发展典范城区、“美丽中国”典范城区,给市民提供更多绿色生态福利。

  坚决打赢

  治水提质“攻坚战”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光明新区作为城市化的后发区域,水治理刚刚铺开,加上中央、省、市多个层面对水污染防治提出更明确的任务、更严格的要求,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2018年新区聚焦生态民生短板,针对问题精准施策,坚决打好生态保护战。全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生态民生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攻坚。通过“一个翻番”的大投入、以“两个加强”为保障,扎实开展“三大行动”,实现“三个基本”目标,以硬的作风,马不停蹄地推动新区治水提质工作迈向更高台阶,坚决打赢治水提质这场硬仗,打造青山绿水和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

  一个翻番 投入翻一番

  投入翻一番。在2017年全区超额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3亿以上的基础上翻一番,2018年计划完成治水提质投资将超过26亿元。

  两个加强

  加强监管机制 加强队伍力量

  加强监管机制。以河长制为统领,继续采用“红黄绿”“盯关跟”方式,进一步完善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河,提高治水工作效率;加大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和市内、市外联合执法力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效打击;通过建立“环保管家+环保专业网格”的“一岗双责、属地监管、引力外援、责任倒查”环境监管机制,强化基层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扩大环保管家试点,实现监管全覆盖。

  加强队伍力量。进一步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并通过落实代建制引入优质建设管理团队,做强光明排水公司和充分发挥PPP(公私合伙制)项目功能作用,加强河道、水管网等水务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

  三大行动

  污染大整治 土整大攻坚 景观大提升

  污染大整治行动。以实现污染源全面管控为目标,以完善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以工业转型升级和聚集发展为导向,全面稳步推进污染源排查整改,推动工业入园、集中治污。通过严格执法,疏导结合,引新填旧,逐步淘汰低端企业及高污染企业;开展“工业、三产、面源”三大污染源全面排查;从环保、产业、土地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制定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导向政策,推进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加密茅洲河河道沿岸排污口及流域内水质监测频次,建立异常河流水质排查整治机制,落实水质异常约谈机制。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和整治,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尽快达到96%以上。

  土整大攻坚行动。以大项目带动土地大整备,按照高标准打造新区水环境生活圈要求,配备专责团队,开展专项攻坚,全年完成涉河土整8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排查建档、清理拆除、依法关停、分类处置、防控管理等举措,全面整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建设项目,对新增违法违规项目及建筑,发现一宗,关停一宗,拆除一宗,确保违法项目、违法建筑“零增长”。

  景观大提升行动。研究水与城的关系,以河流为脉络,以水岸为载体,按照“一河一景”、“一河一策”的要求,因河制宜,通盘考虑基底塑造、海绵示范、文化镶嵌、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优化景观空间要素、活化区域发展资源、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凸显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价值等,高标准、高品位打造15条特色各异的河道景观,为新区市民打造近水亲水、休闲游憩的场所,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个基本

  全域管网基本分流 主要河道基本整治 智慧环水基本成形

  全域管网基本分流。抓好污水管网建设和正本清源关键,管网方面,推动建设再提速,依托EPC(设计采购施工)和PPP两大战区确保2018年完成剩余约230公里建设任务。正本清源方面,住宅区、商业区与管网建设同步推进,工业区雨污分流改造争取一季度完成招标,二月份全面铺开,全力确保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治污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扩建工程,确保2018年二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期提标改造基本完成,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30万吨/日。

  主要河道基本整治。干流方面,通过加快支流整治实现干流稳定达标,新区12个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全部由2019年底完成提速至2018年基本完成,完成剩余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所有一级支流基本消除黑臭。加强沿河截污系统维护管养,确保旱季污水不入河。提速完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长效管理长治久清。

  智慧环水基本成形。通过搭建“环水通”,整合“污染地图”、工业企业在线监测、施工扬尘TSP(总悬浮颗粒物)等系统,在2018年上半年建成环水人工巡查发现分拨整治信息化系统。依托PPP项目、BIM(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拓展延伸智慧环水建设,将多个“数据孤岛”整合成有机统一的综合系统,集合环评审批、监管、执法、环境安全风险、违法处罚等信息,全方位数据共享,基本形成光明环水智慧系统。

  创新提质海绵城市建设

  2018年4月初,国家三部委将开展第二年度海绵城市绩效考核,相比2017年考核要求,2018年考核将更加严格,新区提前谋划,储备一批建设项目,并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市区联动高效推进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确保新区试点工作始终走在前列。

  全区全域推进。建设项目是海绵城市试点指标体系落地的支撑,是满足国家海绵城市试点验收的基本条件,将按照实施计划要求,采取“盯关跟”项目跟踪督办制度,督促和推进试点项目建设。除了重点区域,其他区域同标推进。实施项目全流程管控,不仅包括规划设计,还包括施工、验收和运维评价,并突出“集成化、精品化、智能化、共享化”,持续开展建设项目管控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海绵设施功能、质量和景观效果。继续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持续跟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华星光电G11、天安云谷、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强项目前期的沟通和管控,确保落实海绵城市理念要求。

  2018年,光明新区将进一步整合三个平台,将凤凰城开发、治水提质、海绵城市建设融合为一体,突出“集成化、精品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化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试点区域海绵城市顶层设计,构建一套覆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和景观效果管控,形成一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景观宜人的体验互动路线;进一步加强智慧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平台建设,评估、量化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为统筹平台,充分发挥治水提质、治污保洁、污染减排考核等专项考核平台优势,全面实施新区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质量提升计划,积极推进生态修复、资源回收利用、生态控制线保护、宜居社区创建等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执法和环保监测并重,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并举,推行精准治污、铁腕治污。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机制,从根本上遏制新区企业环保未批先建、非法排污行为频发的不利局面。

  提前部署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突出茅洲河综合整治、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宜居社区建设等新区薄弱指标工作,打好翻身仗,争取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好的成绩。以茅洲河综合整治为核心,全面实施涉水污染源整治。开展工业、三产、面源污染三大涉水污染源排查治理,通过源头治污削减入河污染。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密茅洲河河道沿岸排污口及流域内水质监测频次,加大对水质异常的排查执法力度。

  引智借力,继续实施环保管家模式,按照环保隐患档次,按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巡查一遍的频次,发现报告水气声渣等环保突出问题,警告处置轻微环保问题。创新联动监管机制。推进多部门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社区网格信息收集广泛的优势,及时掌握新增工业企业信息,提前主动介入企业的环境监管;同时引导社区参与环保,对集体物业管理处、工业园区管理处开展环评审批备案提醒,并建立奖惩机制。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加快构建完善涵盖空气、地表水、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监测体系,形成环境质量监测、污染企业监管及环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联动,为研判新区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技术支持。

  全面落实环保水务安全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长效的隐患排查、整改、追踪工作机制和信息报送制度,以综合监管和专业引导相结合的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压实企业安全责任,解决环保水务等领域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隐患防控水平;进一步加强三防安全。深入系统地谋划部署三防减灾工程整治体系完善内涝整治计划,确保防洪排涝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延续性。加强工程后续管理;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进一步加强水务工程设施管理。通过新区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将光明水质净化厂服务范围内排水管网(包含城中村部分)委托深水光明水环境公司负责管养,实现厂网一体化管养,管养期限30年,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同时,新区正筹备成立新区排水公司,将上述市场化运营到期的水务设施逐步委托排水公司管养,创新水务设施维护管养模式,将新区排水管网、水库、河道、泵站等水务设施维护实现集中专业规范化管养。

华星光电人工湿地

 环境优美的明湖城市公园

美丽的光明新区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