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Document
光明新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16年02月16日    信息来源: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新区管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光明新区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创新驱动、园区聚集、项目支撑,全力以赴抓改革、谋发展、促转型、惠民生、保和谐,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

  2015年,光明新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70.6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6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8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69.2亿元,同比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同比增长6%;进出口总额120亿美元,同比增长2%;国地税收入97.3亿元,同比增长2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亿元,同口径对比增长29.1%。

  一是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光明高新园区共入驻65家企业74个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136亿元。三大产业基地共入驻工业企业36家,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75亿元。新区华星光电、诚威、普联3家企业产值超过百亿元,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家,光明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高新东和高新西产业配套宿舍完成建设,甲子塘片区的过渡性综合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和招商工作。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举办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创客大赛”决赛,深圳光明——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项目正式落户,与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39个;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快速发展,目前在孵项目29个,引进包括中央千人计划、孔雀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8名。清理淘汰低端企业426家,旧工业区改造面积40万㎡。三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优化招商选资体制机制,明确项目引进标准和优化产业用地出让流程,全年出让产业用地7宗,商业用地3宗,共计面积约14.65万平方米,正加快引进总部企业11个,通过以房招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3家。

  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一是凤凰城建设提速。2015年,光明凤凰城总共完成投资152.6亿元;光明中心医院续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光明社会福利院动工建设,轨道6号线光明段已全面开展施工,万丈坡拆迁安置房、塘家拆迁安置房和高新西产业配套宿舍等4个项目超额完成投资任务。二是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光侨北路主车道贯通,高新园区12号路建成通车;基层供水管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支管网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支管网二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90%;完成公明中心区中片区、三大基地片区、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北片区、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南片区4个片区的交通改善工程,完成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项目7个,新增公交线路2条、调整线路4条,新投放运力135台;建设新一代正式候车亭70座,无设施站升级改造5座,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三是绿色新城建设深化。21个项目通过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建筑面积共125万平方米。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正在积极申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新区的水、气、声、固废、生态等环境指标显著向好,PM2.5浓度明显下降,灰霾天数持续减少。城市绿化景观水平不断改善,新建、提升8条市政道路绿化,改造路灯2368盏。四是土地整备力度加强。全年完成移交入库土地102公顷,超额完成2015年度土地整备责任目标。轨道6号线已清场并移交土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 外环高速项目已完成清场土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累计完成征收补偿1141公顷,完成率86.7%。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新区外国语学校、文化艺术中心、公明特勤中心等项目土地整备工作已完成。五是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茅洲河综合治理,鹅颈水、木墩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茅洲河干流楼村断面、李松蓢断面、白花河断面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密闭化工作,规范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运输车辆的日常运行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工作;强化楼明路和根玉路两侧废品收购站、建材市场等违法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共清拆废品收购站、建材市场违法乱搭建68处,清拆面积71500㎡。

  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是公共服务不断改善。马田小学、光明中学高中部扩建工程等3个项目如期投入使用,全年净增中小学学位4781个;16所公办学校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光明中学等8所公办中小学通过市办学水平评估;10所民办学校全部晋升为市一级学校。医疗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属新明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引进吴斌等4支教授团队。全面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公共卫生态势连续8年平稳可控。二是文体活动更加丰富。第11届文博会交易额持续增长,新区两个分会场交易额达17.1亿元,同比增长30%;2015年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成功举办;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田寮文体中心等重大文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开展惠民一卡通推广服务延伸工程,累计发卡20万余张。三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共举办公益招聘会39场,服务企业5900家次,提供岗位信息近11万个;帮扶户籍失业人员就业647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2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发放高龄老人津贴569.1万元,惠及老人3255名;拨付居家养老补助经费246.1万元,惠及老人688人;新羌社区被国务院侨办评为“暖侨敬老行动”模范社区;楼村、新羌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服务残疾人6000余人次。全年各险种社保待遇累计支付7.6亿元,发放各类低保救济、救助金1295万余元。与新区成立时相比,低保总人数下降65%。四是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白花社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解决光明办事处白花社区原住居民土地诉求问题工作方案》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公明办事处东坑、长圳社区光明南征地返还及东坑德源木器厂征收返还用地获市政府办公会审议通过;完成光明集团土地确权4宗。

  四、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一是加强执法力度。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32处、共12万㎡,违法建筑实现零增长,顺利通过部、省、市卫片执法检查验收。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开展整治非法养殖联合执法行动,清拆违法养殖场面积28.7万㎡,清理生猪6.4万头,有效遏制了违法养殖行为。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新区学校食堂通过广东省学校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考核,药品安全完成网格化监管建设。二是加强社会稳控。稳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全年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36宗,调解成功率95.9%,共组织普法宣传活动46场次,普法受教育群众65000余人;八类案件、抢劫、盗窃、抢夺案件分别下降19.4%、31.2%、14.5%、50.8%;全年刑事立案6607宗,同比下降12.2%,降幅全市最大;处理欠薪逃匿企业17家,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995件,涉及劳动者人数4696人。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成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全区共配备专职安全员555人;全面推进38家农贸市场和39家百货商场(商业综合体)消防专项整治、废品收购站专项整治、用电安全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加强社区发展。“幸福社区”工程实施三年来,累计投资约3亿元,共192个建设项目,覆盖全部28个社区;加快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政企社企分开改革,财政投入2亿元,剥离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治安、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市政环卫等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减轻社区负担,推动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五、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管委会11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实现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全公开,总体审批时限压缩50%。累计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205个,送审造价28.1亿元,核减造价2.1亿元,核减率7.5%。制定《光明新区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法治新区实施方案》,建立了多层级、多领域、专业化的法律顾问工作队伍,共聘用法律顾问84名,实现了新区行政单位和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督查对工作的推动作用,全年共承办深圳市、宝安区人大、政协建议、提案87件,新区议案满意率达98%。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全力冲刺“十二五”收官之年,经过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十二五”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光明新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园区集聚、大项目带动、自主创新、全民共享“五大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总量跨越式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民生不断改善。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每一点发展,都包含着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新区管委会,对新区各级各部门,驻新区各单位,以及关心、支持新区开发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新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安全发展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真正贯彻到位,“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充分暴露出新区在城市管理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短板;各类危险边坡、农贸市场、“三小”场所等安全隐患点多,各类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仍有发生,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违法建筑数量多、规模大,控停在建违法建筑压力大,未征转国有土地和未入库、未出让土地监管存在空白,查违形势十分严峻,违法建筑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总体不高,相当部分企业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压力大;小作坊、无牌无证企业大量存在,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问题十分突出。

  “十三五”发展思路和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市委市政府“深圳质量”、“深圳标准”要求,深刻吸取“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努力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区域性教育医疗和创新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绿色生态新城。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发展要提质。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同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全面提高提高城市管理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好新区的发展规划,坚持高水准规划,高标准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提升产业层次;要注重打牢发展基础,提高建设标准,尤其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安全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要补齐社会建设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发展质量。我们的建设要提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快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茅洲河等重点项目,凤凰城等重点片区和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度,针对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解决,扫清发展障碍,加快发展步伐。我们的工作要提效。要始终突出实干和执行力建设,在工作中锤炼作风、锻炼队伍,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振奋精神,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十三五”期间,光明新区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200亿元。2016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725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0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0%;国地两税收入104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亿元,同口径对比增长3.1%;城市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于以上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2016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城市管理治理为核心,突出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按照恒春书记的部署,全面开展城市管理治理年活动,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做好新区余泥渣土受纳场、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等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开展废品收购站等违法乱搭建综合治理,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科技安全防护网,开展视频监控三期工程建设,启动1000个一类探头补点项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筹建食品安全快检队伍,推动药品生产企业监管全覆盖。继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推进危险化学品、粉尘等企业的专项整治,协调关闭玉律民爆仓库,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二是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大国有土地监管力度,围绕乱倒余泥渣土、违法屠宰畜禽等民生热点和管理难点问题,强力开展市容秩序乱象整治行动,实现新区市容秩序明显好转。推进新区绿化建设工作,修建大雁山登山步道,加快完成三大产业基地、西环路、惠庙线等片区和道路的绿化提升,打造一批特色景观示范道路。加快推进新区垃圾分拣场、厨余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及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确保年底垃圾清扫清运市场化率达到80%以上。从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用电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高度重视和大力实施城中村综合整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彻底改变城中村的落后面貌。

  三是加大违建查处力度。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严查严控违法建设“1+2”系列文件和“全控停零增量”的工作要求,对新增违法建筑发现一宗、依法拆除一宗。加大清拆力度,全力推进重点案件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严格案件查处,严厉查处向违法建设施工供水、供电、出售预拌混凝土的违法行为。深化查违共同责任考核机制,强化查人查事相结合,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查违长效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积极推动出台查违疏导政策,稳妥处理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加快解决原农村集体征转地历史遗留问题,消除违建产生的土壤。

  四是全力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加快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进度,继续推进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综合整治工程,力争东坑水、玉田河、大凼水、西田水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污水支管网建设,建成污水支管网65公里。梳理整治污染源,把茅洲河整治与周边流域产业升级、土地综合利用、城市景观环境改善相结合,实现水治理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加快基层供水管网改造和村级水厂整合,保障居民用水水质。

  二、坚持凤凰城开发建设和城市更新两手抓,推动发展提质提效,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区

  一是进一步加快凤凰城开发建设。全年总投资预计约87.9亿元,其中社会投资71.6亿元,政府投资16.3亿元;涵盖30个项目,其中高端产业投资项目14个,基础设施项目7个。深化与荷兰INTI、深规院、建科院等优秀专业机构合作,提升凤凰城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推动光明绿环建设,促进片区内道路、水务、电力、公园绿地、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融合。加快推进公明供水调蓄工程,保证2016年底具备蓄水条件,结合光明森林公园、大屏障山森林公园,打造集观光、娱乐、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光明小镇。加快片区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光明新城综合体、光明高铁城综合体和上市企业总部园区,推动文体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土地出让,完善凤凰城商业生活配套。

  二是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继续强力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快完善绿色建筑验收标准,出台光明新区绿色建筑验收细则与指南。开展光明凤凰城绿色生态建设智慧展控体系研究与系统示范应用项目,加速形成绿色建筑典型示范区。全面推进低影响示范区创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相关激励办法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指引,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创建,争取成功申报新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三是进一步加快重点片区城市更新。修编新区城市更新规划,继续实施大片区城市更新战略,引导社区参与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深挖城市更新潜力。积极引导“工改工”、“工改商”城市更新项目,争取完成3-5个项目计划立项。协调完成公明高博印刷厂、石围坪岗工业区和光明大捷达工业区等“工改工”计划审批工作。全面实施公明新创维片区、公明商业中心、薯田埔第一工业区、塘尾沙头面和光明东周片区等已批复的城市更新项目。

  四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配套。继续构筑“九纵八横”主干道路网,把握南光、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契机,实现对外交通“大提速”。推行窄体巴士,畅通社区出行微循环,建设无缝接驳、高效便利、绿色低碳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快轨道6号线和外环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加快长湖综合公园、石围公园建设,提升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化,提升城市绿化景观。

  五是进一步加快土地整备。以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公路、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公明供水调蓄工程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重点项目为重心,全面推进土地整备工作。加快凤凰社区红坳村整体搬迁的可行性研究和“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区域的土地整备工作,为扩大发展赢得空间。

  三、坚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引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提升新区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加快产业聚集。注重总部研发项目与高端制造业项目并举,着力推进华星光电G11、柔宇科技柔性面板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尽快落地。狠抓园区建设,将“凤凰城”和三大基地作为重点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不断完善提升新区各产业集聚区的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及时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引导重点企业集聚。

  二是狠抓资源整合,升级产业空间。加快上市企业总部园区建设,加速集聚一批上市企业总部研发项目。推动新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引进一批符合新区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快速入驻,拓宽产业载体。以深圳光明——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项目为重点,加快协调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光电加速器等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引导社区对现有旧工业园、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一批高端产业载体。

  三是提升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主动承接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及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的转移,弥补自身短板,丰富发展动力。紧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争取全市重点科技项目、产业项目、专项资金等资源向新区倾斜,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突破,打造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继续强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努力推进钟表、内衣、模具等传统产业向智能穿戴、文化创意、精密制造等高端产业升级。同时,加快开展新区“瞪羚”企业筛选和扶持工作,培育一批未来支撑新区发展的“瞪羚”企业。积极引导国资企业创新机制,健康发展。

  四、坚持以社会保障和民生福祉为根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实事。继续坚持民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集中推进60项民生实事,全力突破民生难点。打通科发路北段等一批断头路,缓解市民出行难问题。完成市第十高级中学主体建设等9项教育事业项目,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移交使用1325套保障性住房,分配一批拆迁安置房。开展地面坍塌防治,完成3个内涝安全隐患点的整治,巩固城市安全防线。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一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开通重大民生项目交易快捷通道,推动新区重大民生实事开展。

  二是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正视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及早规划学位建设,扩大资源供给,重点推动新区外国语学校、市第十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确保红花山小学、秋硕小学2016年9月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午餐配送工作,实现新区公办学校午餐配送100%全覆盖。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开展民办品牌学校建设,深化公民办教师交流任教帮扶活动,整体推动民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有序加快职业学校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学校安全,建设“幸福校园”。

  三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水平再上新台阶。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为依托,建设中大附属第七医院,全力以赴打造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的医疗卫生高地。加快人民医院三期工程建设,实现1200床供应,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社康中心建设,实现辖区居民就近就医全覆盖。着力提升突发性重大疾病的急救水平,全面开展夜间门诊,实现门诊接诊率翻番,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福利全民共享。加快推进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加快田寮文体中心、圳美文体中心等文体场馆建设,完善新区文体场馆布局,打造十分钟文体圈。继续打造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金鹏奖草地短片嘉年华等文化精品,提升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文体市场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文体市场监管,保持文化市场稳定有序。

  五是加快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全覆盖。开展户籍青年“就业导航”计划和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帮一”活动,开展“春风行动”、“南粤春暖”等公益招聘活动36场以上,实现零就业困难家庭动态归零。鼓励创业,建立创业人员、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和创业导师信息库,着重落实税费减免、首次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新实施的扶持政策。加快光明福利院建设,保持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100%。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低保救助管理机制,制定困难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推广金色朝阳项目,服务归侨侨眷子女100名。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对用人单位劳动监察不少于1800家(次)。

  五、坚持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造共治共享和谐城区

  一是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对各个股份合作公司的非农用地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引导其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和建设。指导社区用好返还用地,吸引优质开发商和优质产业项目参与开发建设,促进社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大城市更新力度,通过旧城区和旧工业区改造,提高招商层次,逐步淘汰一批安全隐患大、基础设施差的低端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推动基层社区社会共治。强化社区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机制、决策程序、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创新基金募集方式,优化资助项目。分类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快速发展,重点扶持“枢纽型”、“支持性”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开展区级社会组织评估,评选出一批“4A”、“5A”级社会组织,并支持其参与社区建设,提升基层社区社会共治水平。持续完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方式创新,不断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化、网格化。

  三是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推进光明集团土地确权,加快落实市政府关于原光明农场土地诉求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完成54万㎡返还发展用地的土地整备工作,大力推进剩余33万㎡返还发展用地的报审等工作;推动白花社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和社区公司组建;继续推动原光明农场5783名职工诉求的土地落实;继续推进东坑、长圳、楼村等3个社区的征地返还用地落实。

  六、坚持以法治政府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为保障,建设廉洁高效新区

  一是主动开展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化建设,全面公开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普法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升新区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二是理顺部门、层级职责关系,优化工作流程,试点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电子监察与政务信息公开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功能,确保电子监察系统能及时、动态监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确保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开透明。三是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合同备案、效益评估以及履约评价等工作,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四是探索暗访红黄绿牌制度,完善新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责办法;强化机关执行力建设,推进建立内部问责机制,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新区中心工作顺利推进,为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同志们,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各级各单位要按照今天工作会议的要求,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高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