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Document
光明新区把握优势 推动单一技术创新向综合创新转变
日期: 2017年11月17日    信息来源:

  

  “聚焦创新驱动 提升供给质量”,第十九届高交会今日开幕,创新的激情再上新高度。此次高交会上,深圳光明新区科技组团的绝大部分面积留给了东盈迅达、兰度生物、欧菲光等20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是光明新区宝贵的创新活跃因子。

  透过此举窥斑见豹,可以看出光明新区在“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决心。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的光明新区,南连深圳宝安区和龙华区、北接东莞,处于深圳科技创新核心区(南山)和东莞着力打造的未来科技创新中心(松山湖)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

  如何把握住区位优势,增强创新动能?光明新区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提出了将光明新区打造成全市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通过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争取更多高端资源和创新要素聚集光明;通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拉动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从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转变。

  10年间年均增速近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七成

  这是一组亮眼数据:经济总量从2007年的15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26亿元,年均增速近20%,在历经10年持续高速发展后,光明新区如今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模具、钟表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七成。2016年新区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4%。

  乘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一批高度活跃的创新企业成为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角”。截至2016年底,注册地在光明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0家,全区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产值764.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5.37%。截至2017年底,光明新区国高企业有望达600家。“瞪羚计划”顺利实施,首批11家企业近3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4.26%。

  不仅创新企业的数量在急剧增长,创新能力也在加速提升,并发挥着领头羊作用。今年9月的深圳质量大会上,光明新区企业、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市长质量奖(大奖)的最高荣誉。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移动互联产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欧菲光在全球已申请专利2998件,已获得授权专利1745件。

  从整个光明新区来看,2017年上半年,光明新区三种专利申请量4056件,较去年同比增长1489件,同比增长58.0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29件,较去年同比增加27.75%。光明新区三种专利授权量1973件,较去年同比增长431件,同比增加27.9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62件,较去年同比增加19.83%。有效发明专利3351项,较去年同比增长1042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5.13%。

  此外,光明新区新增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3个,实现了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7个,拥有区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共52个(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35个)。成功组建了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AMOLED技术研究院2家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为吸引“鸿鹄”出“大招”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需要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深圳市绚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海晖,是光明新区留创园诞生的第二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他的研发团队也是新区首个本土诞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林海晖说,在创业过程中最大感受还是地方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

  为了给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水草丰茂”的综合创新生态圈,新区进一步完善了创新政策体系。集中推出了《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及18项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在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中全面引入后补助机制,不断强化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的机制。制定《光明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二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提升、创新资源集聚4个方面有机结合,将产业空间、人才引进、产业转化等12项具体任务统筹谋划,培育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加快推动从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转变。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战,2017年11月6日,光明新区出台《光明新区关于进一步实施“鸿鹄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配套文件,重点围绕过去的重奖励轻环境、重引进轻培养、重人才轻产业等核心问题,提出了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培养奖励机制,重点支持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投融资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等。根据新区产业发展布局及定位,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显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人才。还着眼于培育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发展,将“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对其主要负责人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在人才政策配套、项目空间、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一事一议”专项支持。

  目前,新区“鸿鹄”人才155人,其中:中央“千人计划”人才7人、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15人,后备级人才51人,创新创业成长型人才3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医生400余人,实现新区人才引进培养数量、质量的双提升。

  新区还进一步提升创业投资引导机制。今年3月出台了《光明新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光明新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新区首只子基金——与深创投合作的红土光明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3亿元)已于10月份正式落地。加快制定《光明新区科技金融支持办法》,由政府向企业、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进行补贴,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创新载体“量””质”双提升

  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多点支撑布局下,光明新区凤凰城成为37个创新节点之一。

  光明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就是这个创新节点上的一个动力源。2017年6月30日,留学生创业园二期已正式揭牌,将再提供2万平方米的办公生产空间,进一步提升新区创新创业水平。

  现有的创新创业公共平台不断提质外,光明新区也布局了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刚开工的光明云谷项目为例,该项目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该区域最终将引入超过6000家科技及服务类企业,将吸纳15万以上科技人才就业。项目将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打造有光明新区特色的智慧园区、总部经济发展示范区、社区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为提供制度保障,新区印发实施《光明新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2015-2020年)》《光明新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暂行办法》等,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用房项目建设;支持“深圳光明居家服饰创意谷科技企业孵化器”“金新农生物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等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联合教育部门新评定25间学校创客实践室。建成智能制造众创空间、智慧时间众创空间、尚源内衣众创空间等9家众创空间,入驻项目116个,总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700万元,基本涵盖了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移动技术等多个领域。

  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被不断点燃。2017年首届光明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共有172家企业和84个团队报名,8家企业获推荐代表深圳市晋级到“国赛”,晋级比例处于深圳前列;以新材料和电子科技深圳赛第一名的成绩晋级的新区企业有为化学和海西高科,分别获得深创赛总决赛企业组二等奖和三等奖。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