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Document
光明新区挥环保利剑斩“污龙”除黑臭
日期: 2017年12月28日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全力冲刺,提前完成治水提质年度任务。新区以河长制为抓手,实施一河一策,狠抓源头减量和管理控污,严控工业源和面源污染,成立9个专责小组,采取“红黄绿”、“盯关跟”的办法,“日协调、周报告、月评价”连续组织攻坚行动。从一组亮眼的数据可以看出,光明新区2017年治水提质攻坚战战果丰硕。截至十二月初,光明新区全年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3.1亿元,超全年计划(11.24亿元)17%;建成污水管网230公里,超市下达年度任务(165公里)39%;核查企业1.2万家,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96宗;河道综合整治开工数达10条,完成整治23公里;完成48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240公里住宅区立管建设、2780栋住宅分流改造;完成16个内涝治理项目;完成113公里13个社区市政管网改造和8个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小区;圆满完成“1+4”茅洲河干支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水质稳定不黑不臭,东坑水等河流水质持续向好。

  近年来,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秉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思路,通过“设施建设+全方位监管”来治水提质。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区以“河长制”统领全区水务工作,促进“水长治”,以水质改善和群众满意为导向,举全区之力攻坚,强力推进“1+4”(即茅洲河干流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水、楼村水、新坡头河4条支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加速河道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管网建设、污染源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标本兼治,全流域实施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新城。

  众所周知,治水是个系统工程。而光明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为何任务艰巨?确有必要对光明新区的河流污染源进行解析,其中生活源占比约75%,工业源占比约16%,面源占比约9%。主要原因:一是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直排河道问题突出;截至2015年底新区建成的市政污水管网仅约378公里,缺口高达512公里。二是“小散乱污”现象十分普遍,偷排工业废水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城市面源管控还有短板,垃圾场站、农贸市场存在脏乱差死角,小餐馆、小门面等小污水乱排放问题也比较突出。

  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先后开展“春雷行动”、“小散乱污”整治行动、“利剑一号”等专项执法。精准打击茅洲河流域工业企业污染行为,开展涉水污染源大排查、大整治、大监管。截至目前,共排查企业1.2万家,出动执法人员12113人次,检查企业(单位)3892家,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96宗,已处罚247宗,查封扣押78家,强制执行59宗,取缔关停151家,移送司法机关22宗,其中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6宗,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宗。通过严格执法加强对沿河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涉河违法建筑等违法事项监管排查,切实保障水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和效果的稳定性。

  祭出实招,筑牢绿色屏障

  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针对光明新区一些排污企业存在污染物分类不清、收集不全,污染防治工艺陈旧,设施老化、运行不正常,管网混乱、私设乱接、标识模糊、走向不明,排放口多点设置,错接混排,计量不真实,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等问题,新区环保水务局于今年10月启动了有污染治理设施企业规范化管理核查和整改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责令按照“四明三清两规范两平衡”(即明沟、明管、明口、明标,分类清、走向清、标识清,流程规范、排放规范,水量平衡、产污平衡)要求进行整改。目前规范化管理工作已取得不错的成果,大部分企业升级改造完毕,为实现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时段在线监控,源头控制污水入河。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重点污染源产污量大,污染因子浓度高,为确保重点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环保水务局要求新区115家有污水处理设施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联入开发的信息平台,并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实时掌握企业排放达标情况,一旦出现水质异常情况,迅速组织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从严从重处罚。针对新坡头河北支水质问题,排查锁定3家嫌疑企业,安装水平衡等监控装置,对企业用水、排水、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倒逼企业达标排放。

  全流域布点监测,科技助力溯源执法。为实时掌握茅洲河水质数据,新区环保水务局对辖区内茅洲河主要断面设置监控点,茅洲河和白花河共14条干、支流河流,共设置26个点位对30个污染因子进行每月监测,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一旦发现水质异常,迅速做出反应,启动溯源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11月19日,收到茅洲河截污箱涵有蓝色废水流出情况,新区环保水务局迅速出击,与河道管养单位、排水管网运营单位等有效联动,利用潜望镜等科技手段,实施溯源排查,精准锁定排污对象深圳市鼎煜兴精密有限公司,并与市人居环境委联合执法,对该公司顶格处罚40万元并责令停产整治,企业相关负责人被移送行政拘留。

  全责任落实信访,100%解决信访问题。新区环保水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围绕市人居环境委、新区管委会的目标要求,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分析当前信访工作面对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了该局上下对信访工作促和谐、保稳定的意识,强化了信访工作责任。同时畅通信访渠道,市人居环境委、新区管委会、环保水务局等投诉电话24小时专人值守接听,并严格按照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处理。2017年以来,环境信访受理总量4695宗,各类环境信访案件均在规定时限内得到立案处理,处理率及回复率均为100%。在市级、新区所组织的每月12345案件抽查回访考评中,该区环保水务局受理告知率及办理告知率均能达到100%。近日,有市民因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向12345热线和新区环保水务局发来表扬信和锦旗。

  三大战役 保卫河流清绿

  “春雷行动-2017”,吹响环保战号角。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势力抬头,2017年初新区环保水务局开展了以提升光明新区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打假、打非、打危、打黑”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春雷行动-2017”,即严厉打击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以弄虚作假逃避监管方式排污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证排污、直排、偷排、超标和超量等不按证排污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处置、非法转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查地下小电镀、小氧化、小印染、小加工等无牌无证的“黑污染源”,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无牌无证作业等环境违法行为。此次行动查处了超标排污行为3宗,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9个,偷排直排行为2宗,其他违法行为2宗,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6份,限制生产3宗。此次行动给予破坏环境的污染势力当头棒喝,吹响了2017年环境保卫战的号角。

  “小散乱污”专项整治,打响全市第一枪。商事登记改革后,由于取消了环保前置审批,涌现出了大量未经环保审批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巨大且分布散乱,不易监管,给新区的环境保护带来极大困扰。光明新区于7月27日率先启动了“小散乱污”工业污染全面整治工作,在市人居委的大力支持、指导和推动下,打响了深圳市整治“小散乱污”的第一枪。此次行动中,市人居委除积极指导政策制定外,还从市、区环保部门抽调23名执法人员全力支援,新区各办事处、各社区、公安、安监、市场监管、查违和税务等部门积极参与。经过2个多月的市区联合执法,“小散乱污”整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新区立案查处了281家,其中查封75家,关停151家,企业偷排漏排等行为得到明显遏制,茅洲河干流新区段下游及观澜河白花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有效促进茅洲河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在整治的同时,市区也在探索有效环境监管方式,逐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和政策,将光明新区工业企业分类纳入规范监管,整体提升新区工业污染监管水平和实效。

  “利剑一号”专项执法,监管不放松。为如期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目标,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光明新区组织开展了“利剑一号”专项执法行动,实施“大排查、大整治、大监管”三大措施,“全覆盖”查清涉水工业污染源,“高标准”整治不达标工业企业,“零容忍”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杜绝污水直排入河、杜绝污水超标排放。利剑出鞘,火力全开,新区现阶段已查处违法行为47家,立案处罚15宗,查封扣押13宗,移交行政拘留3宗,取缔关停23宗。为深入推进“利剑一号”行动,新区还制定了《“利剑一号”节假日夜间突击检查行动方案》严厉打击企图利用节假日、夜间等不易监管的时段实施偷排直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同时还加强了媒体宣传,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监督执法,检举违法排污行为,进一步加大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力度,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良好局面。

  亮利剑 斩污龙 除黑臭

  为贯彻落实10月10日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冲刺大会精神,打好涉水污染源全面监管战役,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按照市工作部署,新区制定了《光明新区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以水质为导向,以流域为单元,以“工业、三产、面源”3大污染源为重点,全面排查涉水污染源,摸清污染源数量、类型、空间分布、排放去向等情况,分类实施整治,杜绝污水直排入河、杜绝环境脏乱差、杜绝污水超标排放、杜绝雨污错接乱接,通过源头治污削减入河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11月30日前,完成辖区所有涉水污染源排查工作;今年底前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流域内所有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及验收工作;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新区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

  11月6日,新区主要负责人召开总河长会议,对新区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工作部署及动员,要求各办事处、环保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经济服务局、城市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工业企业、餐饮、汽修(洗车)、农贸市场、垃圾转运站等涉水行业的全面排查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整治标准,推动各涉水排水单位开展废水收集、处理、纳入污水管网等工作。

  截至11月底,新区各相关部门已完成全部52座垃圾转运站、4个垃圾填埋场、33处河道两个垃圾、25处农贸市场、215处汽修(汽车)企业、6106家餐馆及食堂的排查工作。现已转入全面整治阶段,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新区建成区木墩河、新陂头河、楼村水、鹅颈水等黑臭水体流域内的涉水单位。

  大排查。“利剑一号”行动开展以来,光明新区统一部署,集聚力量,推动辖区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截至12月21日,开展污染源大排查共出动3528人次,排查企业1692家,其中重点监管企业31家、小废水企业81家、“小散乱污”企业38家、服务类企业1542家,存在问题数828家,主要存在环境问题为服务类企业污水未能纳入市政管网、未建隔油池、化粪池等。

  大整治。实施污染源大整治共出动3406人次,下达整治决定企业共828家,其中重点监管企业28家、小废水企业21家、“小散乱污”涉水企业38家、服务类企业741家,已完成整治验收729家。

  大监管。开展污染源大监管共出动716人次,检查企业162家,其中“清污”93家、“清口”31、“清危”31家、“清患”7家,发现存在问题43家,完成处理34家。

  “利剑一号”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以来,新区累计出动7492人次,检查企业3366厂次,按“六个一律”标准共立案处罚15宗,处罚金额111万,查封扣押13宗,移交行政拘留3宗,取缔关停23宗,企业公开道歉1宗,媒体曝光20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环保意识也逐步提高,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度呈爆发式增长;当然也不乏投机取巧者,不惜破坏环境来换取利益。近年来,随着环保法律的不断健全完善,环境违法的代价也越来越大。光明新区通过统筹组织环保、公安、水务、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执法合力和执法声威。尤其对涉及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紧密配合,加强衔接,建立更加顺畅的移送渠道,实现快速移送、提前介入、联合办案、深度打击,迅速高效地完成证据收集、案件认定、审查抓捕,缩短办案时间,提高执法效率。据了解,光明新区涉及环境违法被移送司法机关22宗,其中涉嫌刑事案件6宗;还对连续超标的企业启动按日计罚程序,开出了新区历年环保最大罚单426万元。通过加大环境违法的代价,极大增强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力。

  科技治水 创新环境管理

  近年来,随着光明新区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频现,环境监管任务繁重,据统计,光明新区内现存工业企业约1.2万家,污染源数量大,且工业园区产业规划不明显,分布规律性不强,存在着工业企业多、工业污染源小而散、城区环境管理难度大的问题。然而,目前光明新区环境监管部门现有的人员配置已远远不能满足环境管理和水政监察的行政职能要求,更满足不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环境保护服务的需求。

  为了更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期盼,结合光明新区的实际情况,新区将进一步探索环保管家模式,并通过利用环水通、污染地图、智慧海绵、官网BIM系统等科技力量助力治水工作,既能缓解新区环保和水务管理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有效地处理光明新区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是一种创新的环境管理方式。

深入一线执法

光明新区工业污染全面整治部署会

光明新区探索实施的环保管家平台上丰富的AERMOD计算结果展示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