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Document
光明新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日期: 2016-06-02    信息来源:

  一、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 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明新区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经济实现了有质量的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为“十三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2015 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GDP)671 亿元,同比增长9.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6 亿元,同比增长7.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 亿元,同比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269 亿元,同比增长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 亿元,同比增长6%;

  ——进出口总额120 亿美元,同比增长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 亿元,同比增长29.08%(剔除上年一次性收入影响);

  ——国地两税97 亿元,同比增长26.5%。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平板显示、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全年实现产值891.9亿元,占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4.9%。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光明高新园区累计入驻65 家企业74 个项目,2015年总产值达到418.2 亿元,占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0.4%;三大产业基地累计入驻36 家企业,预计总投资82.6 亿元。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华星光电二期建成投产,新区产值超十亿元企业达到19 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 家,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7 家,世界500 强企业8 家、上市企业23家。招商选资成效显著,年内完成7 宗产业用地出让,有效保障欧菲光生产基地、天王总部、威胜集团南方总部等优质企业用地需求;通过以房招商引进芯珑电子、德普特、欧电工、埃斯曼等19 家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3.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6%,新区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5.3%,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 创新体系初步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修订出台新区经济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文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提高创新能力与水平。深圳光明—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项目顺利落户光明,是微软在中国首个该类型平台项目。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与光明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高世代TFT-LCD 液晶面板RGBW 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华星光电二期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实验线建设等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智能制造、智慧时间等5 个众创空间正式挂牌成立,总面积达到1 万平方米。光电企业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孵项目29 个,引进包括中央千人计划、孔雀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8名。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大赛成功举办,新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截至年底,新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39 个,其中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8 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2项,五年之内提高了10 倍,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3.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地铁6 号线光明段、大外环高速光明段正式开工建设,南光高速、龙大高速取消收费,光侨北路主干道贯通,长春北路、双明大道等一批主干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公明中心区、三大产业基地、高新产业园北等四个片区交通改善工程顺利完成,重点片区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公交线路2 条,调整线路4 条,新建74 座新一代公交候车亭,投放135 台公交运力,500 米公交覆盖率提升至92%,公交出行进一步便利化。基层供水管网改造一期基本完成,惠及人口约15 万人;二期工程开工,有效提高用水水质。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总长度124 公里的污水支管网一期、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惠及10 个社区。光明商业中心、公明薯田埔第一工业区、公明秋硕片区、公明帝闻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进展顺利,年度完成投资28 亿元。

  4. 重点区域开发提速,光明凤凰城全面启动。高标准编制《光明凤凰城开发指导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凤凰城规划定位、发展策略和实施计划。携手荷兰国际新城研究中心先后举办钟表基地、光明绿环工作坊和光明新城2.0 研讨会,提出钟表基地整合开发战略指导框架、“光明绿环”3×3 战略发展框架,开展凤凰城创新战略研讨。完成上市企业总部园区详细蓝图编制,完成科技创新产业园区详细蓝图初稿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顺利,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方案设计,光明新城综合体、光明高铁综合体、深圳书城光明城等重大城市配套项目加快推进。片区内各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星光电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05 亿元,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投资12.5 亿元。光明凤凰城区域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152.6 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已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5. 生态建设持续深入,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深入推进,编制完成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指标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绿色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光明凤凰城为试点,启动26 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经初步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光明模式。持续推进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全年共有6 个项目通过国家或深圳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建筑面积共49.56 万平方米,新区累计已有各类星级绿色建筑34 个,建筑总面积319.61 万平方米。水环境整治取得重大突破,茅洲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光明段即将完工,携手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进一步提升茅洲河流域及光明水系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启动“光明蓝”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 浓度全年平均值低于55 微克/立方米。

  6. 公共事业重大突破,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新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迎来重大突破。中山大学•深圳项目正式落户光明,计划设立学院20 个,招生规模2 万人;马田小学等3 个中小学扩建项目建成,新增学位1620 个;市第十高级中学、新区外国语学校动工建设。新明医院确定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现有床位800 张,规划床位4000 张;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批准立项,规划床位3000 张;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主体封顶,新区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续建项目已交付使用。“三名工程”成效显著,引进高端卫生人才31 名,返聘全国知名三甲医院退休专家18 名。2015 年全年建立家庭病床406 张,建成全市首家医养融合社区护理院。推出“益满新城十百千万”文体惠民工程、“千场公益电影万人享”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000 余场,参与群众达102 万人次。第十一届文博会新区交易额达17.13 亿元,同比增长30%。光明社会福利院动工建设,高新西产业配套宿舍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 套。“幸福社区”项目累计投入达3.1 亿元,建设项目195 个,覆盖新区全部社区。

  7. 社会建设亮点纷呈,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社区基金会试点深入推进,累计募集资金近3000 万元,推出公益项目30 多个,吸引群众参与2 万余人,发展社区志愿者近2000 人。区级社区基金会和首批华星光电、华强、越众企业冠名基金顺利成立。大力培育社区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总数已达220 家,比新区成立之初增长323%。首创“大仲裁工作模式”,为劳资纠纷防控服务体系的“线上”服务提供“线下”支撑,调解结案519件,调解结案率同比上升123.71%。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强力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71 栋(处)、9.7 万平方米,全年社会类违法用地面积总量实现零增长,新增违法建筑总量同比下降88.5%。强力推进非法养殖整治,举全区之力开展违法养殖整治行动,共清理违法养殖户282 家,清走生猪4.6 万头,清拆乱搭建窝棚16.27 万平方米,并建立后续监管机制,彻底根除新区范围内违法养殖。大力推进光明新区“科技安全防护网”建设,新建1200个一类高清探头,全年刑事、八类暴力警情、两抢、黄赌毒分别同比下降0.94%、10.37%、27.04%、91.14%,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二、2016 年国内外发展环境

  国际方面,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呈现缓慢复苏势态,但不确定性增多,10 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15 年和2016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下调至3.1%和3.8%,已是年内两次下调增长预期。世界经济主要特点:一是美国经济继续复苏,就业市场恢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好水平,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但美国加息将对资金跨国流动及全球经济稳定复苏等产生多重影响。二是欧元区经济略有改善但仍困难重重,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低速增长,但失业率居高不下、实质性经济结构改革难以推动等问题仍会扰动其经济金融稳定。三是日本经济陷入低谷,安倍经济学提振作用有限,出口疲弱、内需不振及库存调整继续拖累经济复苏,经济增长前景较不乐观。四是新兴经济体增长总体放缓,分化势头明显,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将继续衰退。五是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一致、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提速,全球贸易格局加快重构。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地缘政治冲突未见缓和、新型恐怖主义加剧、难民危机在欧洲持续发酵等因素将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总体来说,虽然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但2016 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国内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拓展发展新空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增长动力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全面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国内环境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效益下滑、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通缩趋势加剧,金融风险逐步显性化。总的来看,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预计总体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从光明新区形势来看,当前新区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部分行业仍以传统加工制造为主,产业附加值不高;同时,新区城市中心功能仍不明显,城市公共服务与深圳市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更是凸显了城市管理治理中存在的诸多短板。但随着轨道交通6 号线、大外环高速开工建设,龙大、南光高速取消收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公明水库风景区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上华星光电二期、迈瑞、欣旺达等重点企业带来增量贡献,新区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综合来看,预计2016 年新区经济有望维持平稳增长势态。

  三、2016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6 年是实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2016 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新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保持有质量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广东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二十次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统领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医疗和创新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绿色生态新城,实现发展提质、建设提速,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生态宜人、产业高端、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

  (二)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光明新区实际,2016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约束性指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

  ——国地两税同比增长7.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其他约束性指标根据深圳市下达计划执行。

  四、2016 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围绕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6 年光明新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补齐城市管理治理短板。

  深刻吸取“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把城市公共安全放在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全面开展危险边坡、农贸批发市场、余泥渣土受纳场、废品收购站、城中村等灾害易发区域的专项整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以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粉尘企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公众聚集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用电安全和燃气安全为重点,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机制,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彻底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场站、消防管网、消防栓、防洪排涝、应急避难场所、视频监控探头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严格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全面遏制新增违建,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量、减存量”,统筹解决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征地历史遗留问题,消除违建产生的土壤。狠抓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提高市民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二)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1. 加快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水平。依托中山大学•深圳项目,提前谋划一批重点学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继续完善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年内争取新设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3 个,争取研祥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星光TFT-LCD 显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欧菲光精密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工程技术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深入实施“瞪羚计划”,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管理团队优秀、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成长企业,依托其强劲的增长能力,切实带动新区经济持续快速高质增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 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空间。加快推进上市企业总部园区、留学生创业园二期、光电企业加速器、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建3 个众创空间。积极推进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深圳光明—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运营。实施“一社区一创新园”计划,引导社区对现有产业载体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一批创业园、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载体。完善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的体制机制,制定配建产业用房的回购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快筹建一批由政府或国有资本掌控的创新型产业用房。

  3. 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探索设立新区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鼓励私募基金、股权众筹发展,积极培育科技小贷、科技担保等新兴科技金融组织,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进一步深化与深圳南山、香港等创新资源集中与创新水平领先区域的合作,主动对接珠三角区域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及科技平台,丰富新区的发展动力,弥补自身创新资源的短板,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用,积极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重点争取建设新型显示、新型功能材料等公共技术平台。

  (三)坚持转型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继续巩固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引导新区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密制造转型,进一步提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新区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年内确保华星光电二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大力推进欧菲光科技园、世成电子、典邦科技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华星光电二期量产及配套项目建设,确保平板显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重点培育发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迈瑞医疗、万和制药正式投产,康泰生物、开立科技等生物和医疗器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贝特瑞、展辰涂料、星源材质二期等新材料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鹏桑普、海洋王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2. 积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实施钟表、模具、内衣三大产业集聚基地景观提升工程,支持钟表产业向可穿戴设备领域转型,重点推进依波、飞亚达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投产。鼓励模具企业向机器人和智能装备领域转型,以亿和、铭锋达、海翔铭、聚汇等企业为依托,全面提高模具国产化、标准化、优质化、智能化水平。引导内衣企业全面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等,实现生产自动化与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年内重点推进英威腾产业园、雪仙丽工业园续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华强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年内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光明高铁综合体、新城综合体两大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宝利来酒店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街区改造升级为特色商业街区,支持社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一步夯实新区商贸服务业基础。继续办好光明旅游节,借鉴国内外开展乡村旅游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公明水库风景区建设,整合光明农场、农科大观园等生态、人文资源,重点打造“光明小镇”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新区旅游产业。

  (四)坚持跨越发展,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区。

  1. 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启动光明新区交通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新区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轨道6 号线、大外环高速、S358 惠庙线等项目建设,深化轨道6 号线延长线(莞深城际线)、轨道13 号线北延段和轨道18 号线前期研究,启动龙大高速、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光明新区与市区联系,充分发挥新区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光明新区主干道建设进程,积极协调推进根玉路市政化改造、东长路工程,加快打通周家大道、东明大道(东长路—龙大高速)、科发路(十八号路—塘明路)、十七号路(科裕路—十二号路)等断头路。完善社区、园区、厂区等道路建设,改善居民日常出行条件。积极推进公交场站、客运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年内新建公交场站2 个,公交停靠站25 个。

  2. 全面完善市政功能设施。加快建设基层供水管网二期工程,积极推进三期、四期工程前期工作,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一期、二期)工程,全面改善新区供水质量。继续推动污水支管网建设工程,尽快启动三期、四期项目建设,加快三大产业基地污水接驳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置。加快实施光明凤凰城等重点片区高压电线迁改工程,统筹改造光明新区早期电缆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加大无线WIFI 热点覆盖,以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和光明小学为试点,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年内实现高新园区和三大产业基地免费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100%。

  3. 集中力量建设光明凤凰城。积极推进光明凤凰城扩容,实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切实加快凤凰城建设。深化与荷兰国际新城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智库机构合作,大力提升凤凰城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推动光明绿环建设,促进片区内道路、水务、电力、公园绿地、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融合。重点打造光明新城综合体、光明高铁城综合体和上市企业总部园区,完善凤凰城商业生活配套。全力推进凤凰村、茶林村更新改造,加快建成一批商住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加快发展城市型配套产业,全面增强凤凰城的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年内重点推进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30 个政府投资项目、华强文化创意园等16 个高端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8 亿元。

  4. 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修编新区城市更新规划,以新区城市更新规划为纲领,积极主动开展新区各项城市更新工作。积极引导“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争取完成3-5 个项目计划立项。协调完成公明高博印刷厂、光明大捷达工业区、公明石围坪岗工业区等“工改工”计划审批工作。加快实施公明新创维片区、公明商业中心二期、光明东周片区、公明塘尾沙头面二期等已批复城市更新项目。加大土地整备工作力度,重点围绕“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影响区、光明凤凰城等重点片区,轨道6 号线、中山大学•深圳等重大项目实施土地整备,积极探索多元土地整备模式,全年整备入库土地116 公顷。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区。

  1. 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继续强力推进国家绿色

  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快完善绿色建筑验收标准,出台光明新区绿色建筑验收细则与指南。开展光明凤凰城绿色生态建设智慧展控体系研究与系统示范应用项目,加速形成绿色建筑典型示范区。全面推进低影响示范区创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相关激励办法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指引,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创建,争取成功申报新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全面推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建成35 个重点示范项目。

  2. 打造城市绿脉景观系统。与中国电建合作,加快茅洲河

  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河两岸滨河景观带。高标准建设光明绿环,有效串联河道、水库、湖泊、湿地、郊野公园和基本农田等绿岛绿地元素。加快推进光明森林公园、观澜森林公园、长湖公园等郊野公园建设。实施公明北环路等重点道路绿化提升,打造若干特色林荫大道、鲜花大道。实施翠湖公园、三月风广场等社区公园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街心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水平。充分利用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建筑屋顶开展立体绿化建设。

  3. 构建城市水生态体系。实施水环境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

  工程,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河道主要污染物情况及分布特点,推行“一河一策”治理计划,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精细化治理。重点加快推进茅洲河水环境治理工作,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力争茅洲河中上游段达到景观水体标准。加强支流污染治理,继续推动鹅颈水、东坑水等12 条支流治理,确保新区河流生态修复不断取得成效。加快推进公明水库风景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六)坚持共享发展,创建民生幸福和谐城区。

  1. 努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高标准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创新医院管理模式,依托中山大学,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争取一期2017 年按计划投入运营。继续推进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建设。加快人民医院和中心医院两家公立医院第三期工程建设,分别实现1200 床和600 床供应。支持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新区中心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加大基层医疗投入,年内推动7 个社康中心升级改造,提升社区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继续推动实施“三名工程”,进一步提升新区医疗卫生水平。深化改革创新项目,年内新建家庭病床300 张。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加快打造区域教育中心。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高水平推动中山大学•深圳项目建设,年内加快开展项目立项、土地整备、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加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加快深圳市第十高级中学、新区外国学校、长圳学校初中部、红花山小学、秋硕小学等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李松蓢学校扩建工程年内开工,加快推进红花山中学、高级中学初中部、玉律小学扩建工程、凤凰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新增学位2160 座。

  3.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深圳书城光明城等重大文体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慢速垒球中心等文体设施前期工作,加快田寮、玉律、翠湖、圳美社区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PPP 模式开展文体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文体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推广惠民一卡通(文体通),推进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办好文博会光明分会场、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光明新区金鹏奖草地短片嘉年华、ITF 深圳国际网球元老巡回赛等大型文体活动,进一步培育新区文体品牌。

  4. 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大力推动万丈坡拆迁安置房、高新西塘家拆迁安置房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增保障性住房500 套。制订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分解方案,稳妥开展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继续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学业“三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跟进失业保险待遇“一站式”申领在七大社区和两大劳保所就业公共服务网点的运营情况,加大宣传力度,让便民举措落地、生根。大力推动光明社会福利院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体系。

  (七)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重点领域新突破。

  1. 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落实国家新型

  城镇化综合试点批复精神,继续加强与国家智库体系合作,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改革完善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培育城市创业创新环境体系、健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等七项改革试点任务,以新型城镇化统筹新区各项改革试点,以光明新区为窗口全面展示深圳新型城市化实践成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和“光明模式”。

  2. 全面探索新型行政区管理模式。按照市统一部署,力争成为全市第一个新型行政区。全面梳理功能区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优化“大部门”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加快推进以“权责清单”为导向的行政审批改革,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引导社会组织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优化办事处区划调整,合理调配区街两级事权,动态调整人员机构编制,推动管理重心和服务资源下沉。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 全面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与中央党校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按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居委会回归自治功能、社区工作站承担便民服务、股份合作公司向现代企业转型的指导思想,探索构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开放性社区治理体系,完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格局。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整合社区资源,统筹社区治理。以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综合性服务平台和场所,承接各种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社区股份公司改革,加大政府对社区的投入,全面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加快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培育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建立社区社工专业序列,拓宽社工来源渠道,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化、长期化和专业化。

  4. 全面推进社区基金会改革试点。全面深化与北京大学的战略合作,继续办好凤凰社区等首批五个基金会试点,从社区企业、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有效调研的基础上设置更加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基金会治理机制,提高管理和运营专业水平。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多元筹资渠道。积极探索多元社区基金会试点,成立区级基金会,设立冠名基金,探索设立教育、文化、环保、社区融合等专项基金,提升社区基金会专业服务能力。将社区基金会打造成为社区治理创新体系的新补充、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载体、社区公益服务的新平台,引领公益慈善发展的新方向。

Document